聿的说文解字解释
聿
yù聿部 部 6画 U+807F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以口說曰「曰」,以筆說曰「聿」。
白话解释
聿,书写的工具。楚国称之为“聿”;呈国称之为“不律”;燕国称之为“弗”。字形采用“”作边旁,“一”是声旁。所有与聿 相关的字,都采用“聿”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由「又」和「
」構成。又,是「右手」的本字,在此引申作「持」解;
,像「筆」形,沒獨立的形、音、義,只是一個實象而已。二者相合,以像用手持筆的樣子,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金文三例,僅第二例是左手持筆,而在古文字中,原本
、
可不分的,因此,也屬合體象形。篆文作
,顯承甲、金文之形而來,只是筆端多一飾畫,不影響其音、義。字經隸書,體變作
,頗失其形,楷書據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京津3091(甲)

前7.23.2(甲)

聿戈(金)商代晚期

說文‧聿部

漢印徵西漢

楊叔恭殘碑(隸)東漢

石經魯詩殘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从𦘒一聲。凡聿之屬皆从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