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的说文解字解释
紀
jì糸部 部 9画 U+7D00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居擬切頁碼第1027頁,第2行,第3字述
絲別也。從糸己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居擬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577頁,第3字許惟賢第1122頁,第1字
別絲也。
段注別絲各本作絲別。棫樸《正義》引紀,別絲也。又云:紀者,別理絲縷。今依以正。別絲者,一絲必有其首,別之是爲紀。眾絲皆得其首,是爲統。統與紀義互相足也。故許不析言之。《禮器》曰:眾之紀也。紀散而眾亂。注曰:紀者,絲縷之數有紀也。此紀之本義也。引申之爲凡經理之稱。詩。網紀四方。箋云:以罔罟喻爲政。張之爲綱。理之爲紀。《洪範》九疇。四,五紀。斗牽牛爲星紀。《史記》每帝爲《本紀》,謂本其事而分別紀之也。詩。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毛傳》曰:其神足以綱紀一方。箋云:南國之大川。紀理眾水。使不壅滯。
从糸。己聲。
段注居擬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絲别」,絲之派别,不必改為「别絲」。《五帝本紀》,紀與經同,經傳與紀傳同。
别,分絲也;引申為綱紀。
白话解释
纪,另起丝头作结记事。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己”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作「己」,僅是紀音。戰國文字左像「糸」右像「己」。篆文從糸、己聲。從「糸」,指絲縷;「己」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