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的说文解字解释
竟
jìng音部 部 11画 U+7ADF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境界古止作竟,或借作壃。境與壃(古音)同音,境乃俗字。古竟意惟指邊,後引申中亦曰竟,非也。
竟界之境正當作畺(壃?)。境,壃同音(?),境乃俗字。
境界止當作壃,境壃同音。境乃俗字。
白话解释
竟,乐曲终止叫“竟”。字形采用“音、人”会义。
字形解说
殷甲骨文有從辛形、從兄的字,可隸作竟,本義不詳,殷金文有從辛形(或點飾)從人正立(或側形),字亦可隸作竟,但未審與甲文是否同字。作為樂曲中止的竟字,則始見於篆文。《說文》:「竟,樂曲盡為竟。从音、从儿。」段注:「曲之所止也。引伸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毛傳》曰:『疆,竟也。』俗別製境字,非。」隸楷字形字用因承篆文。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916(甲)

竟鼎(金)西周早期

說文‧音部

縱橫家書260(隸)西漢

中宮雁足鐙(隸)西漢

孔彪碑(隸)東漢

曹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樂曲盡爲竟。从音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