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的说文解字解释
靜
jìng青部 部 16画 U+975C
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疾郢切頁碼第161頁,第8字續丁孫
靜
審也。从靑爭聲。
鉉注徐鍇曰:「丹青,明審也。」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靜』字,林義光《文源》以為『青』、『爭』皆聲。《金文形義通考》以為『爭』為義符,『青』為聲符,『爭』義為『靖』,說較合理。郭店所从『爭』旁下部省『又』形而加『口』形,另一形『青』旁疊加『口』形。」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安静當作浄、靖。
白话解释
靜,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爭”是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戰國文字「靜」字,皆從青、爭聲,與《說文》構形相同。隸書、楷書從篆文隸變作「靜」。《說文‧青部》:「靜,審也。从青,爭聲。」《繫傳》:「丹青明審也。」本義是色彩鮮明恰得其宜,而今常用為安靜、寂靜之「靜」字,本字為「竫」,《說文‧立部》:「竫,亭安也。」段注:「凡安靜字宜作『竫』,『靜』其假借字也。」從青得聲的字多有「美」意,如清、情、晴、倩、靚等字,從青表示色彩鮮明;從爭,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静。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靜卣(金)西周早期

靜簋(金)西周早期

靜叔鼎(金)西周早期

班簋(金)西周早期

毛公鼎(金)西周晚期

多友鼎(金)西周晚期

郭.老甲.5(楚)

郭.老甲.5(楚)

郭.尊.14(楚)

郭.語2.2(楚)

郭.語2.12(楚)

說文‧青部

老子甲42(隸)西漢

相馬經7下(隸)西漢

孫子116(隸)西漢

禮器碑陰(隸)東漢

譙敏碑(隸)東漢

魯峻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審也。从青爭聲。徐鍇曰:“丹青,明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