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的说文解字解释
毀
huǐ土部 部 13画 U+6BC0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字形解说
戰國金文與楚簡作「毀」,從臼、從?、從殳,與《說文》古文「」構形相同。聲符「毇」所從之「殳」,戰國文字或從「攴」,殳、攴義近,通用無別,楷書從「殳」。形符所從之「土」,或形變為「?」形,隸書、楷書並皆從「土」。聲符中之臼,隸書訛變為「?」,或筆畫相交而作「白」形,楷書從「臼」。隸書、楷書從篆文隸變而來。《說文‧土部》:「毀,缺也。从土、毇省聲。」又「?,古文毀,从?。」「毀」字從土、毇省聲。從土,表示與製作陶器相關;從毇,表示音讀,兼表舂搗之義(毇從䊆、從殳,會合為舂搗糙米的意思)。本義為器物缺損。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毁」。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鄂君啟車節(金)戰國中期

郭.語1.107-108(楚)

說文古文

說文‧土部

睡虎地簡10.15(隸)秦

孫臏26(隸)西漢

定縣竹簡91(隸)西漢

魏封孔羨碑(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缺也。从土,毇省聲。(𣪷)古文毀从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