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似沿切頁碼第220頁,第11字續丁孫
旋
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㫃从疋。疋,足也。
鉉注徐鍇曰:「人足隨旌旗以周旋也。」
附注徐鍇繫傳:「王秉白旄以麾以進之也。疋者足也,故㫃疋為旋,人足隨旌旗也。」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似沿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244頁,第1字許惟賢第546頁,第3字
周旋,
段注逗。
旌旗之𢫾𪎮也。
段注《左傳》曰:師之耳目。在吾旗𡔷。進退從之。《手部》𪎮下曰:旌旗所以𢫾𪎮者也。旗有所鄉。必運轉其杠。是曰周旋。引伸爲凡轉運之偁。
从㫃疋。
段注句。
疋,
段注逗。
足也。
段注杠之柱地者是旌旗之足也。似沿切。十四部。
白话解释
旋,挥转旌旗,表示将帅发出作战指挥信号。字形采用“、疋”会义。“疋”,脚。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㫃、從足。「㫃」是旗幟,可號召率領民眾,通常與軍事有關;「足」是腳,引申可指人。二者相合正表示以旗幟率領民眾行動。金文改「足」為「止」,止與足同義。戰國文字則將甲文的「」改作「
」,篆文則又改作「
」,「疋」也是腳,同樣都是代表人。隸書及楷書則依據篆文將字形定作從㫃、從疋。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後2.35.5(甲)

𥃝圜器(金)西周早期

說文‧㫃部

睡虎地簡48.68(隸)秦

衡方碑(隸)東漢

熹.易.履(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㫃从疋。疋,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