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的说文解字解释
旅
lǚ㫃部 部 10画 U+65C5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力舉切頁碼第220頁,第14字續丁孫
𣃨
異體旅
軍之五百人爲旅。从㫃从从。从,俱也。
𣥏
異體𣥐
古文旅。古文以爲魯衞之魯。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从持㫃,會軍眾行旅之意。行旅或以車,故金文或从『車』;『㫃』形上部漸訛為『止』形,戰國文字多見,此即《說文》古文字形所承。」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鄰語反頁碼第562頁,第3行,第1字述
軍之五百人。從㫃,從从。旅,俱也,故從从。
鍇注臣鍇曰:「周制:一鄙之衆也。旅者,衆也。師克以和,故必相順從也,衆出則旅寓,故謂在外爲旅也。」
反切………頁碼第562頁,第4行,第1字述
古文旅。古文以爲魯、衞之魯。
鍇注臣鍇按:說《春秋左傳》者謂魯仲子有文在手曰:「爲魯夫人。」魯字當作此𣥏也。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力舉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245頁,第2字許惟賢第547頁,第1字
軍之五百人。
段注《大司徒》。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五師爲軍。以起軍旅。注云:此皆先王所因農事而定軍令者也。欲其恩足相恤。義足相救。服容相別。音聲相識。引伸爲凡眾之偁。《小雅》。旅力方剛。傳云:旅,眾也。又引伸之義爲陳。《小雅》。殽核維旅。傳云:旅,陳也。又凡言羈旅。義取乎廬。廬,寄也。故《大雅》廬旅猶處處,言言,語語也。又古叚爲盧弓之盧。俗乃製玈字。
从㫃。从从。
段注句。从㫃者,旌旗所以屬人耳目。
从,
段注逗。
俱也。
段注說从从之意。力舉切。五部。
古文旅。
段注《左傳》。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爲魯夫人。《正義》曰:隸書起於秦末。手文必非隸書。石經古文虞作𠈌。魯作𣥐。手文容或似之。者字以爲聲。
古文㠯爲魯衛之魯。
段注此言古文叚借也。《周本紀》。周公受禾東土。魯天子之命。卽《書・序》旅天子之命。旅者,陳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五百人。引申衆為旅。羈旅訓寄,乃盧字之假。
軍之五百人。引申衆為旅,羈旅訓寄乃廬之借。盧弓=黸,俗作玈。
盧弓字正作黸,後俗作玈字。
白话解释
旅,军队编制单位,五百人为一旅。字形采用“、从”会义。“从”,表示士卒们集中在一起。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㫃、從从。「㫃」像旗幟飄揚的樣子,「从」為二人相隨,引申可為眾人相聚。整個字形像旗幟下眾人聚集的樣子。金文或作「」,與甲文同形,軍旅中常有戰車,故金文字又或從車作「
」,金文中或有將㫃訛為「止」,並增加「辵」作「
」形。戰國文字或從金文訛改從止、從众作「
」,亦有從辵作「
」,或有改旗杠之形而作「
」,左形之「
」似「方」,而為篆文所承。《說文》另收古文「
」,或是「
」、「
」之省形。隸書、楷書並從篆文而改「从」形為「
」、「
」,不復見眾人聚集旗下之意。該字之形構,不論從㫃、從从,或增車、增辵,或訛為止,在六書中均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鐵90.1(甲)

前6.18.1(甲)

前1.22.6(甲)

㚔旅父辛卣(金)西周早期

宜侯夨簋(金)西周早期

堇伯鼎(金)西周早期

舛口作父癸尊(金)西周早期

非廾𢼄鼎(金)西周中期

縈伯簋(金)西周中期

伯晨鼎(金)西周中期偏晚

旅仲簋(金)西周晚期

甫人父匜(金)西周晚期

薛子仲安簠(金)春秋早期

火侯𩵦盨(金)春秋早期

伯其父簠(金)春秋早期

曾大保盆(金)春秋

包2.4(楚)

包2.47(楚)

包2.116(楚)

說文古文

說文‧㫃部

睡虎地簡25.41(隸)秦

武榮碑(隸)東漢

楊叔恭殘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軍之五百人爲旅。从㫃从从。从,俱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