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張的说文解字解释

張的说文解字解释

弓部 部 11画 U+5F35

zhāng

弓部

11画

U+5F35

陟良切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陟良切頁碼427頁,第23

張施弓弦也。从弓長聲。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竹陽反頁碼1019頁,第7行,第2

張施弓弦也。從弓長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陟良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560頁,第1許惟賢1112頁,第4

張𢻱弓弦也。

段注𢻱各本作施。今正。𢻱,敷也。張弛,本謂弓施弦解弦。引申爲凡作輟之稱。《禮記》曰: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爲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从弓。長聲。

段注陟良切。十部。

白话解释

张,将弦系在弓上。字形采用“弓”作边旁,“长”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晚期金文、楚簡及璽印文字,構形凡有兩類,一類從弓、長聲,與篆文同。另一類作從糸、長聲,僅〈中山王方壺〉一例,改易形符從「糸」。形符大體定形為「弓」,偶作像人跪坐之形,或添短橫之羨符,作為飾筆。聲符「長」下半多作立人形,與篆文「長」字構形相去較遠。隸書則繼承戰國秦簡文字而來。「張」,《說文‧弓部》:「施弓弦也。」從弓、長聲。表示與用弓動作相關,故從弓;或與弓弦材質相關,故從糸。從長,表示音讀,是不示義之聲符,本義是繃緊弓弦。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臺灣標準字作「張」,規範字作「张」。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施弓弦也。从弓長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