寔的说文解字解释
寔
shí宀部 部 12画 U+5BD4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常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354頁,第6字許惟賢第593頁,第8字
正也。
段注正各本作止。今正。《召南・毛傳》曰:寔,是也。韓奕《鄭箋》亦曰:寔,是也。《春秋》桓六年。寔來。《公羊傳》曰:寔來者何。猶云是人來也。《穀梁傳》曰:寔來者,是來也。按許云正者,是也。然則正與是互訓。寔與是音義皆同。此云寔,正也。卽公,穀,毛,鄭之寔,是也。詩。湜湜其止。《鄭箋》尙以持正釋湜。而古多有以實爲寔者。《韓詩》。實命不猶。卽寔命不猶也。《大雅・韓奕》。實墉實壑。卽寔墉寔壑也。《周語》。咨於故實。卽故寔。故韋云故事之是者也。實寔音義皆殊。由趙魏之閒實寔同聲。故相叚借耳。若杜預注《春秋》寔來曰寔,實也。則非是也。
从宀。是聲。
段注此舉形聲包會意。常隻切。古音在十六部。《廣韵》入卄四職。非。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正也。本作止,段氏改之,从止是,寔从是,是从止。此亦从止,寔來,此來也,是來也。虛寔字假借。
止也,段改正,非。寔从是,是一止(?),此亦从止。故寔來、此來、是來均同也。虚寔字假借。(?)
寔【日】,正也,本从止是。寔从是,是从止,此亦从止,寔來,此來、是來也。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宀部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劉熊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止也。从宀是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