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堂的说文解字解释

堂的说文解字解释

土部 部 11画 U+5802

táng

土部

11画

U+5802

徒郞切

坣,㙶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郞切頁碼453頁,第29

堂殿也。从土尙聲。

坣古文堂。

㙶籒文堂从高省。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徒郎反頁碼1066頁,第2行,第1

㙶殿也。從土尚聲。

反切………頁碼1066頁,第2行,第2

古文堂如此。

反切………頁碼1066頁,第2行,第3

籒文堂從尚省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740頁,第1許惟賢1191頁,第3

㙶殿也。

段注殿者,擊聲也。叚借爲宫殿字者。釋宫室曰:殿,有殿鄂也。殿鄂卽《禮記》注之沂鄂。沂,《說文》作垠,作圻。《釋名・釋形體》亦曰:臀,殿也。高厚有殿鄂也。古音𡱂聲,斤聲,𥃩聲互通。合音作幾,作畿。是以《禮記》彫幾謂有沂鄂。堂之所以偁殿者,正謂前有陛四緣皆高起。沂鄂㬎然。故名之殿。許以殿釋堂者,以今釋古也。古曰堂。漢以後曰殿。古上下皆偁堂。漢上下皆偁殿。至唐以後,人臣無有偁殿者矣。《初學記》謂殿之名,起於《始皇紀》曰作前殿。葉大慶攷古質疑。博引《說苑》諸書以證古有殿名。要其所引皆漢人所作書也。卽《六韜》亦豈眞周人書哉。

从土。尙聲。

段注徒郞切。十部。

古文堂如此。

段注葢从尙省。

籒文堂。从尙。京省聲。

段注从尙不省。則異乎古文。《邑部》𨟐,地名。從籒文堂也。篆文以爲从尙,則聲在其中。故省其京省。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殿也。殿乃臀之借,陛乃髀之借。堂與殿實異:四面有墙曰堂,無曰殿。亦稱堂皇,猶今凉亭及四面廳。籀文堂从京省(或从高省),从土,尚聲。

白话解释

堂,殿室,正屋。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堂”字。,这是籀文写法的“堂”字,采用有所省略的“高”与“土”会义,采用有所省略的“尚”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楚簡與篆文構形相同,都是從土、尚聲。戰國金文〈中山王墓兆域圖銅版〉「堂」字則從土、尚省聲,與戰國古璽、說文古文相同,聲符「尚」都省去「口」形。籀文從高、從堂、堂亦聲,共用「尚」字。《說文‧土部》:「,殿也。从土、尚聲。,古文堂。,籀文堂从高省。」「堂」字從土、尚聲,從土,表示與土石建築相關;「尚」含有累積加高之義,從尚表示音讀,兼表高大的意思。本義為高大的房屋。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殿也。从土尚聲。(坣)古文堂。(㙶)籀文堂从高省。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