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说文解字解释
加
jiā力部 部 5画 U+52A0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古牙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800頁,第4字許惟賢第1216頁,第10字
語相譄加也。
段注譄各本作增。今正。增者,益也。義不與此同。譄下曰:加也。誣下曰:加也。此云語相譄加也。知譄誣加三字同義矣。誣人曰譄。亦曰加。故加从力。《論語》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馬融》曰:加,陵也。袁宏曰:加,不得理之謂也。劉知幾《史通》曰:承其誣𡚶。重以加諸。韓愈《爭臣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爲直者。皆得加字本義。引申之,凡據其上曰加。故加巢卽架巢。
从力口。
段注謂有力之口也。會意。古牙切。十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何亦加于肩上之義。
訓陵乃何(荷)之借,加在上亦何之借。荷與茄古亦通。《論語》「加諸人」可訓誣。
古音與「何」近,何訓負何,義與加亦近,《論語》「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此為本義。
加、何(今荷字)音近。
白话解释
加,说话夸张。字形采用“力、口”会义。
字形解说
金文已有加字,從力、從口,作上下結構。後來的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都是左右結構為主。從力表示工作上的表現,從口表示得到口頭的讚許,也就是在努力的基礎上獲得嘉許。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加作父戊爵(金)西周早期

包2.35(楚)

說文‧力部

春秋事語75(隸)西漢

滿城漢墓宮中行樂錢(隸)西漢

史晨碑(隸)東漢

熹.儀禮.士昏(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語相增加也。从力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