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的说文解字解释
駕
jià馬部 部 15画 U+99D5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古訝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856頁,第4字許惟賢第811頁,第6字
馬在軛中也。
段注《毛傳》曰:軛,烏噣也。烏噣卽《釋名》之烏啄。轅有衡。衡,橫也。橫馬頸上。其扼馬頸者曰烏啄。下向叉馬頸。似烏開口向下啄物時也。駕之言以車加於馬也。
从馬。加聲。
段注古訝切。十七部。
籒文駕。
段注从牛。《釋名》曰:軛所以扼牛頸也。各聲者,古音五部與十七部相合。如《春秋傳》以輅爲訝。是其理也。
白话解释
驾,马匹被加上马轭。字形采用“马”作边旁,“加”作声旁。,是籒文写法的“驾”。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二例,前例作,由「馬」、「加」二字構成。從馬,示加軛在馬頸上之義。從加,聲符,注明音讀,兼表義,加物於馬頸上。會二字得馬在軛中之義。篆文承自戰國文字二例,隸書、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籀文從牛、各聲,示加軛於牛、馬頸上。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包2.38(楚)

說文籀文

說文‧馬部

睡虎地簡12.47(隸)秦

睡虎地簡28.3(隸)秦

武威簡.特牲40(隸)西漢

上大山鏡二(隸)東漢至魏晉

曹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馬在軛中。从馬加聲。(𤙑)籀文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