頰的说文解字解释
頰
jiá頁部 部 16画 U+9830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古叶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664頁,第3字許惟賢第730頁,第4字
面旁也。
段注面者,顏前也。顏前者,㒳眉閒㒳目閒巳下至頰閒也。其旁曰頰。《面部》曰:䩉,頰也。易咸上六。咸其輔頰舌。輔卽䩉之假借字也。凡言頰車者,今俗謂牙牀骨。牙所載也。與單言頰不同。
从𩑋。夾聲。
段注古叶切。八部。
籒文頰。
段注各本右作𩔯。誤。今依《集韵》正。又左體之夾,今改从籒文大。
白话解释
颊,面部的左右两侧。字形采用“页”作边旁,采用“夹”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颊”字。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戰國晚期秦簡文字,從頁、夾聲。篆文構形相同,籀文將形符「頁」所從之「」替換為「首」。隸書、楷書皆承戰國文字構形。《說文‧頁部》:「頰,面旁也。从頁,夾聲。」頁、
、首,本義都是指「頭」。從頁、從首,表示與頭部顏面相關;夾像兩側夾輔之形,從夾表示音讀,兼表「兩旁」之義,本義指臉的兩旁眼下頷上的部位。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臺灣教育部標準字作「頰」,規範字作「颊」,是偏旁類推。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說文籀文

說文‧頁部

睡.日甲79背(隸)秦

相馬經2下(隸)西漢

楷書
附检字
面㫄也。从頁夾聲。(𩔯)籀文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