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说文解字解释
前
qián止部 部 9画 U+524D
大徐本
小徐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前,古剪字也。
歬,前後之正字。前即翦刀之翦;翦乃假字,剪乃俗字,正當作前。
白话解释
前,不用走路却能进,这叫做“前”。字形采用“止、舟”会义,表示双脚站在船上不动。
字形解说
前,從刀、歬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甲骨文從止在凡(盤)中,表示在盤中洗腳。有的添加水點,有的則省去水點,後來用「湔」字來表示洗滌義。甲骨文字往往添加「彳」、「行」,表示前進之義。在古代「凡」、「舟」字形相近,容易訛寫,金文〈兮仲鐘〉從止、從舟的「歬」,已和甲骨文從止從凡的「歬」構形相近。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追簋蓋(金)西周中期

兮仲鐘(金)西周晚期

包2.145(楚)

郭.尊.2(楚)

上(1).孔.6(楚)

包2.122(楚)

郭.窮.9(楚)

說文‧止部

說文‧刀部

睡.法12(隸)秦

五十二病方236(隸)秦

老子甲63(隸)西漢

相馬經2上(隸)西漢

武威簡.有司6(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漢印徵西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石門頌(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不行而進謂之歬。从止在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