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的说文解字解释
刻
kè刀部 部 8画 U+523B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慳黒反頁碼第350頁,第1行,第1字述
鏤也。從刀亥聲。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文从冊,用鐵筆刻于冊也。
白话解释
刻,雕镂。字形采用“刀”作边旁,“亥”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說文‧刀部》:「刻,鏤也。从刀、亥聲。」左邊的「亥」,表示音讀,是不表義的聲符。右旁「刀(刂)」,表示用刀在物品上鏤刻文字、花紋或其他符號。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刀部

泰山刻石(篆)秦

兩詔楕量(篆)秦

睡.為19(隸)秦

駘蕩宮高鐙(隸)西漢

相馬經2下(隸)西漢

西陲簡39.3(隸)西漢

三公山碑(隸)東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鏤也。从刀亥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