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的说文解字解释
利
lì刀部 部 7画 U+5229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力至切頁碼第134頁,第20字續丁孫
利
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𥝤
異體𥝢
古文利。
附注屈翼鵬《殷虛文字甲編考釋》:「按,利當是犂之初文。從禾,從刀。其小點當象犂出之土𠙹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刀(或从勿,勿為以刀割物之意,與从刀同意)割禾,引申有銛利之意。其後或从刀、或从勿、或从刃(未必是刃字,可看成刀字加點的繁化)、或从爪(或必是爪字,實亦勿字省體)。秦文字以下都从刀。」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利,铦,金属农具。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谐和而后各有所利,所以采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经》上说:“利益,是道义相 和的结果。”
字形解说
甲骨、金文從禾、從刀,表示用刀收割農作物。刀旁或增添禾穗,構形寫得像「勿」,就是《說文》古文從勿的來源。又因為「刀」和「刃」語義相近,戰國文字中「利」字所從刀旁,或改從刃。篆文、隸書、楷書從禾、從刀。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甲1647(甲)

粹673(甲)

師遽方彝(金)西周中期

利鼎(金)西周中期

包2.122(楚)

包2.135(楚)

包2.143(楚)

說文古文

說文‧刀部

睡.秦2(隸)秦

縱橫家書10(隸)西漢

孫子39(隸)西漢

石門頌(隸)東漢

熹.易.益(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𥝤)古文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