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的说文解字解释
伏
fú人部 部 6画 U+4F0F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房六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523頁,第1字許惟賢第668頁,第7字
司也。
段注司者,臣司事於外者也。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專守之。伏伺卽服事也。引伸之爲俯伏。又引伸之爲隱伏。
从人犬。犬司人也。
段注犬司人也四字小徐本有。犬司人,謂犬伺人而吠之。說此字之會意也。不曰从犬人。而曰从人犬,入於《人部》者,尊人也。伏篆以明人事。非說犬也。房六切。古音在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𠬝,服事也。引事為帖服,又引申為隱伏【服】。伏乃假借字。三伏當作三疈(夏殺犬以祭)。
伺也。降伏當作𠬝。
事也。伏事、心伏、俯伏、隱伏等皆𠬝之假字。《說文》:「𠬝,服事也」。由𠬝事引申為佩服、佩服斯俯伏、俯斯隱伏矣,段說非。伏臘之伏(《史記》可證)=疈(疈者,磔牲也),俗謂三伏時陰氣伏下者,非也。
司也。伏事、心伏等皆𠬝之假字。《說文》:「𠬝,服事也」。伏臘之伏當作疈【必】、【福】。疈者,磔牲也。俗謂三伏時[陰]氣伏下者非也(《史記》可證)。
白话解释
伏,伺机行猎。字形采用“人、犬”会义。
字形解说
金文作,由「人」、「犬」二字構成。像犬趴伏在人身旁。表示趴下、俯伏之義。戰國文字所從「犬」,身、腹略為省變,首部耳形、下端翹尾,猶可辨明。篆文承之,而左人、右犬並立。隸書承之,耳形變作小點,尾部變作捺筆。楷書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史伏作父乙尊(金)西周早期

說文‧人部

睡.日乙147(隸)秦

老子甲後340(隸)西漢

相馬經10上(隸)西漢

居延簡甲86A(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史晨碑(隸)東漢

白石神君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司也。从人从犬。臣鉉等曰:司,今人作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