顉的说文解字解释
顉
qīn頁部 部 17画 U+9849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五感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673頁,第5字許惟賢第734頁,第6字
低頭也。
段注低當作氐氐者,《說文》之低字也。《左傳》襄卄六年。衞獻公反國。大夫逆於竟者。執其手而與之言。道逆者。自車揖之。逆於門者。頷之而巳。《釋文》。頷本又作頜。按依許則頷頜皆非也。杜注搖頭亦非。旣不執手而言。又不自車揖之。則在車首肎而巳。不至搖頭也。《釋文》本又作頜,正是本又作顉之譌。《列子・湯問》曰:顉其頤則歌合律。郭璞《游仙》詩。洪厓頷其頤。注引《列子》亦作頷。引《廣雅》頷,動也。頷皆顉之譌。故云五感反。若本頷字,則當云胡感反也。顉其頤者,開口則低其頤。《靈光殿賦》。顉若動而躨跜。今本亦譌頷。
从𩑋。金聲。
段注五感切。古音在七部。
《春秋傳》曰:迎于門。顉之而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欽、顉、趛音同義近。
低頭也。今見人行禮言顉【今音候】,顉頭也。
顉【汗】,見人行禮。顉、顉【今讀候】頭也。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楚公逆鐘(金)西周晚期

說文‧頁部

楷書
附检字
低頭也。从頁金聲。《春秋傳》曰:“迎于門,顉之而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