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的说文解字解释
頌
sòng頁部 部 13画 U+980C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與封反頁碼第730頁,第1行,第2字述
皃也。從頁公聲。
鍇注臣鍇曰:「此容儀字。歌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也,故通作頌。後人因爾亂之,定以此爲歌頌字。然今世間《詩》本《周頌》亦或作訟。」
反切………頁碼第730頁,第2行,第1字述
籒文。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余封切、似用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661頁,第2字許惟賢第728頁,第5字
皃也。
段注皃下曰:頌儀也。與此爲轉注。不曰頌也而曰頌儀也者,其義小別也。於此同之。於彼別之也。古作頌皃。今作容皃。古今字之異也。容者,盛也。與頌義別。六詩,一曰頌。《周禮》注云:頌之言誦也,容也。誦今之德廣以美之。詩諩曰:頌之言容。天子之德。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無不覆燾。無不持載。此之謂容。於是和樂興焉。頌聲乃作。此皆以容受釋頌。似頌爲容之假借字矣。而《毛詩・序》曰: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此與鄭義無異而相成。鄭謂德能包容故作頌。序謂頌以形容其德。但以形容釋頌而不作形頌。則知假容爲頌其來已久。以頌字專系之六詩。而頌之本義廢矣。《漢書》曰徐生善爲頌,曰頌禮甚嚴,其本義也。曰有罪當盜械者皆頌繫,此假頌爲寬容字也。
从𩑋公聲。
段注。余封切又似用切。九部。按古衹余封一切。
籒文。
段注疑从𩠐。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頌貌。
字形解说
金文與篆文構形相同,《說文‧頁部》:「頌,皃也。从頁、公聲。」。「頌」是「容」的本字,「皃」是「貌」的本字,即今之「容貌」。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說文》「頌」的籀文寫作「
」,上博簡〈從政甲篇〉:「亡(無)以頌(容)百眚(姓)」,正是借「頌」為「容」。篆文「頌」從頁、公聲,籀文「
」從頁、容聲。從頁,表示與頭部顏面相關;從公、從容,都是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本義是容貌、儀容。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頌鼎(金)西周晚期

天卜(楚)

說文籀文

說文‧頁部

漢印徵西漢

尹宙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皃也。从頁公聲。(𩔜)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