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需的说文解字解释

需的说文解字解释

雨部 部 14画 U+9700

雨部

14画

U+9700

相俞切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相俞切頁碼385頁,第19

需𩓣也。遇雨不進,止𩓣也。从雨而聲。《易》曰:「雲上於天,需。」

鉉注臣鉉等案:李陽冰據《易》「雲上於天」云:「當从天」,然諸本及前作所書皆从而,無有从天者。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从雨、从天。天,顛也,會人遇雨止立等待之意。」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四于反頁碼935頁,第4行,第2

需𩓣也,遇雨不進而止𩓣也。從雨而聲。《易》曰:「雲上于天需。」

鍇注臣鍇按:《春秋左傳》:「需事之下也,然則需遅疑。」𩓣,待也。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相俞切古音第四部頁碼2296頁,第2許惟賢999頁,第2

需䇓也。

段注䇓者,待也。以㬪韵爲訓。《易・彖傳》曰:需,須也。須卽䇓之叚借也。《左傳》曰:需,事之賊也。又曰:需,事之下也。皆待之義也。凡相待而成曰需。

遇雨不進止䇓也。从雨而。

段注遇雨不進,說从雨之意。而者,䇓之意。此字爲會意。各本作而聲者,非也。《公羊傳》曰:而者何。難也。《穀梁傳》曰:而,緩辭也。而爲遲緩之辭,故从而。而訓須。須通䇓。从而猶从䇓也。《春秋經》。已丑。葬我小君頃熊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是从雨而之證也。相俞切。古音在四部。

易曰:雲上于天需。

段注《易・需卦・象傳》文。此偁易以證从雨之意。雲上于天者,雨之兆也。宋衷曰:雲上于天,需時而降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而者,而乃須也,非若段訓所引「難也」「緩辭也」之謂,實乃同聲假借。如以亏為丂,以頁為首,則需即為須也,宛如日本訓讀。

古人之字意同而音不同者亦可借。如丂,古文以為于字,聲異而誼同,頁(稽首之稽),古文以為首字。需从而聲者,蓋借而為須(而、須本一物。夏案:須又䇓之借),其實須聲也,與訓讀相似,段說未是。

須而一物,从而者,或即从須也。如丂【考】亏【于】、頁【起】首,皆異音同義,古時亦得相假借。

白话解释

需,等待。遇雨无法前进,停下等待。字形采用“雨”作边旁,采用“而”作声旁。《易经》上说:“云上升到天顶,就是‘需’。”

字形解说

金文作,像人在雨下,從雨、從天;天,像正面立人形,並突顯頭部。《說文‧雨部》:「需,也。遇雨不進,止也。从雨、而。」,等待。需,指遇雨無法前進,止立等待雨停。戰國楚簡立人形已作「而」形。「天」、「而」戰國文字多見淆混。《說文》篆文作「」,將「天」訛變作「而」,隸書〈孔彪碑〉作「」,逕從「而」。從雨,表示外出遇雨;從而,表示等待雨停之人,表示人外出遇雨,等待雨停之意,本義為等待。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𩓣也。遇雨不進,止𩓣也。从雨而聲。《易》曰:“雲上於天,需。”臣鉉等案:李陽冰據《易》“雲上於天”云:“當从天”,然諸本及前作所書皆从而,無有从天者。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