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的说文解字解释
陳
chén阜部 部 10画 U+9673
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直珍切頁碼第481頁,第21字續丁孫
𨻰
異體陳
宛丘,舜後媿滿之所封。从𨸏从木,𦥔聲。
鉉注臣鉉等曰:陳者,大昊之虛,畫八卦之所,木德之始,故从木。
𨸬
古文陳。
附注徐灝注箋:「陳之本義即謂陳列,因為國名所專,後人昧其義耳。」
附注《說文新證》:「从阜,東聲。春秋金文所見媯陳之陳多作『敶』,陳厲公子完奔齊,以國為氏,其後以『土』易『攴』作『𬯔』以區別。楚系文字从重聲。」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直珍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939頁,第7字許惟賢第1278頁,第2字
宛丘也。
段注《韵會》有也。
舜後嬀滿之所封。
段注《毛傳諩》曰:陳者,大皞虙戲氏之墟。帝舜之冑。有虞閼父者,爲周武王陶正。武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封其子嬀滿於陳。都於宛丘之側。是曰陳胡公。按今河南陳州府治是其地。許必言宛丘者,爲其字从𨸏也。《毛傳》曰: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卽《釋丘》之宛中曰宛丘也。陳本大皞之虛正字。俗叚爲敶列之敶。陳行而敶廢矣。
从𨸏。从木。
段注大皞以木德王。故字从木。
申聲。
段注直珍切。十二部。
古文陳。
段注按古文从申不从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行敶。
白话解释
陈,宛丘,地名,是叫“妫满”的舜后所封的地方。字形采用“阜、木”作边旁,“申”作声旁。
字形解说
始見春秋金文。字從阜、東聲。早期媯陳字與敶混,田齊後有增從土,轉作重聲。燕國璽印則有增從二車。秦國文字卻不從土。篆文時字誤從阜、從木、申聲。《說文》:「陳,宛丘也。舜後媯滿之所封。」古文從申不從木。段注:「陳本大皞之虛正字,俗叚爲敶列之敶,陳行而敶廢矣。」隸楷字形因承戰國秦文而來,從東理解則不誤。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改從行草的東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