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的说文解字解释
附
fù阜部 部 7画 U+9644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符又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2934頁,第1字許惟賢第1275頁,第8字
附婁,
段注逗。㬪韵字。
小土山也。
段注《左傳》襄二十四年。子大叔曰:部婁無松柏。杜注。部婁,小阜。服虔曰:喻小國。《風俗通義》引《左傳》釋之曰:言其卑小。部者,阜之類。今齊魯之閒,田中少高卬名之爲部矣。按或作培塿。依許則傳文本作附婁。字从𨸏,其本義也。上蒲口反。下路口反。《玉篇》曰:《說文》以坿爲坿益字,从土。此附作步口切。小土山也。玉裁謂《土部》坿,益也。增益之義宜用之。相近之義亦宜用之。今則盡用附。而附之本義廢矣。
从𨸏。付聲。
段注符又切。按此音非也。當云蒲口切。四部。
《春秋傳》曰:附婁無松柏。
段注《左氏傳》多古文。許所見未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附婁,無松柏。附古讀重唇,故又作培,附益當作坿。
古讀重唇,故通借培,坿益。
附婁,古重唇,故又作培(婁)。附益當作坿。
白话解释
附,附婁,小土山。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付”是声旁。《春秋传》有诗句说:“小土山上没有松栢之类的参天大树。”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從阜、付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說文》:「附,付婁,小土山也。从阜、付聲。《春秋》傳曰:『附婁無松柏。』」段注:「《左傳》杜注:『部婁,小阜。』服虔曰:『喻小國。』《風俗通義》引《左傳》釋之曰:『言其卑小。』玉裁謂,土部『坿,益也。』增益之義宜用之,相近之義亦宜用之。今則盡用附,而附之本義廢矣。」隸、楷以後字形均承篆文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