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的说文解字解释
赫
hè赤部 部 14画 U+8D6B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呼格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965頁,第7字許惟賢第859頁,第12字
大赤皃。
段注大各本作火。今正。此謂赤。非謂火也。赤之盛,故从二赤。《邶風》。赫如渥赭。傳曰:赫,赤皃。此赫之本義也。若《生民》傳曰赫,顯也。《出車》傳赫赫,盛皃。《常武》傳㒳云赫赫然,盛也。《節南山》傳赫赫,顯盛也。《淇奥》傳赫,有明德赫赫然。以及《雲漢傳》赫赫。旱氣也。《桑柔》傳赫,炙也。皆引申之義也。又按《皕部》曰奭,盛也。是詩中凡訓盛者,皆叚奭爲赫。而《采芑》,瞻彼洛矣二傳曰奭,赤皃。卽𥳑兮傳之赫,赤皃。正謂奭卽赫之叚借也。《爾雅・釋訓》奭奭,本作赫赫。二字古音同矣。或作赩。如《白虎通》引韎韐有赩,李注《文𨕖》亦引《毛傳》赩,赤皃。
从二赤。
段注呼格切。古音在五部。音郝。奭古音亦如郝。
白话解释
赫,火焰赤红的样子。字形采用两个“赤”会义。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從二赤,赤亦聲。赤從大火,本義為火勢盛大。赫從二赤,表示火紅鮮豔的樣子。隸書、楷書皆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赤部

老子乙191上(隸)西漢

春秋事語15(隸)西漢

流沙簡.小學1.1(隸)西漢

尹宙碑(隸)東漢

西狹頌(隸)東漢

孔龢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火赤皃。从二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