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的说文解字解释
質
zhì貝部 部 15画 U+8CEA
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之日切頁碼第205頁,第9字續丁孫
質
以物相贅。从貝从斦。闕。
附注段玉裁注:「闕者,闕從斦之說也。《韻會》『從斦』作『斦聲』,無『闕』字。」朱駿聲《通訓定聲》:「此字當从斦聲。斦疑即椹質之質,後人又製櫍字,即斦字也。」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之日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123頁,第3字許惟賢第496頁,第1字
㠯物相贅。
段注質贅雙聲。以物相贅,如《春秋》交質子是也。引伸其義爲樸也,地也。如有質有文是。《小雅・毛傳》云旳質也,《周禮》射則充椹質,《左傳》策名委質,皆是。又緜詩,抑詩傳曰:質,成也。禮謂平明爲質明。
从貝。从斦。闕。
段注闕者,闕從斦之說也。䪨會從斦作斦聲。無闕字。之日切。十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贄,《說文》所無。贄見,古作摯。
引申訓實地,故斧質之質乃訓俎,實地也。
以物相贅為質,所質物即本也,故引申訓本(?)。○贅,《說文》無。贄見,古作摯。
白话解释
质,用物品抵押。字形采用“贝、斦”会义。
字形解说
始見於春秋金文。戰國文字從斤部件有訛為二豎畫,多借為慎的用法。〈井人中〉的「克質氒德」,《金文編》讀為哲。質字的上部件或為折字省訛,作為聲符。篆文後固定從貝從折。《說文》:「質,以物相贅。從貝,从斦,闕。」段注:「質,贅雙聲。以物相贅,如春秋交質子也。引伸其義為樸也、地也,如有質有文是。闕者,闕从斦之說也。《韻會》从斦作斦聲,無闕字。」規範字形訛變,不從竹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丼人𡚬鐘(金)西周晚期

三十四年頓丘戈(金)戰國晚期

六年安平守鈹(金)戰國晚期

說文‧貝部

睡.法148(隸)秦

縱橫家書187(隸)西漢

白石神君碑(隸)東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以物相贅。从貝从斦。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