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豆的说文解字解释

豆的说文解字解释

dòu

豆部 部 7画 U+8C46

dòu

豆部

7画

U+8C46

徒𠋫切

𣅣

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徒候切頁碼154頁,第4

豆古食肉器也。从囗,象形。凡豆之屬皆从豆。

𣅣

𣅣古文豆。

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笛奏反頁碼391頁,第3行,第1

𣅣古食肉器也。從口,象形。凡豆之屬,皆從豆。

鍇注臣鍇曰:「《周禮》:『瓬人爲簋,實一觳,崇尺,厚半寸。豆實三而成觳。』又曰:『豆中(去聲)縣(音玄)。』注:『縣繩以正豆之柄。』觳,三斗也。『人日食一豆肉,飲一豆酒,中人之食也。』注云:『一豆酒當一升酒也。』」

反切………頁碼391頁,第6行,第1

古文豆。

鍇注臣鍇曰:「象形。」

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𠋫古音第四部頁碼826頁,第2許惟賢367頁,第2

𣅣古食肉器也。

段注《考工記》曰: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左傳》曰:四𦫵爲豆。《周禮・醢人》。掌四豆之食。

从囗。

段注音圍。象器之容也。

象形。

段注上一象幎也。《特牲》。籩巾以綌纁裏。《士昏》。醯醬二豆。菹醢四豆。兼巾之。士喪。籩豆用布巾。是也。下一象丌也。《祭統》注曰:鐙豆下跗。是也。丷象骹也。《祭統》曰:夫人薦豆執校。校者,骹之假借字。注云:豆中央直者。是也。豆柄一而巳。㒳之者,望之則㒳也。畫繪之法也。《考工記》曰:豆中縣。注。縣繩正豆之柄。是也。豆柄直立。故豎侸豈字皆从豆。𠋫。四部。

凡豆之屬皆从豆。

𣅣,古文豆。

段注鍇本如此作。《玉篇》亦曰𣅋古文。當近是。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豎,侸、豈皆从豆者,直立也。脰从豆亦有直立意。米豆乃菽之借。

白话解释

豆:古代吃肉时用的盛器。字形采用“口”作边旁,象形。,这是古文写法的“豆”字。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上像有飾紋的器容,下像其器項、器底,則多了器蓋,不影響其音、義,正像古代盛肉的食器。金文三例,都像有器蓋的豆器。戰國文字三例,第一例承之甲文,顯而易見;第二例器容和器項略分開,稍失其形;第三例器容左側開口,似遠其形。篆文最似金文第三例之。隸書、楷書沿之,也都同於篆文。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凡豆之屬皆从豆。(𣅣)古文豆。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