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講的说文解字解释

講的说文解字解释

言部 部 17画 U+8B1B

jiǎng

言部

17画

U+8B1B

古項切

𧪿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古項切頁碼72頁,第11

𧪿

異體

𧪿和解也。从言冓聲。

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干項反頁碼203頁,第4行,第1

𧪿和解也。從言冓聲。

鍇注臣鍇曰:「古人言講解猶和解也。」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古項切古音第四部頁碼379頁,第3許惟賢171頁,第2

𧪿和解也。

段注和當作龢。不合者調龢之,紛糾者解釋之是曰講。易曰:君子以朋友講習。《史記・虞卿・甘茂》二傳,《漢書・項羽傳》皆假媾爲講。古音同也。

从言。冓聲。

段注古項切。古音在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或口說不可稱,講,習也。

「學之不講」,講武。講,習也。講,和解也。」⑴或謂口說不可稱;講,習也。⑵○不憭。

「學之不講」。講武,講,習也;講,和解也。

白话解释

讲,谈和,议和。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冓”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言、冓聲。隸書、楷書同。「講」的本義是和解,因此從「言」為義符,表示雙方用言語進行和談。「冓」聲有兼義的功能,依《說文》,「冓」的本義是「交積材(就是把木頭交叉堆積在一塊兒)」,引申有「交互」的意思,「和解」必需交互溝通,把彼此的希望、條件提出來,互相協調,因此「講」從「冓」聲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和解也。从言冓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