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調的说文解字解释

調的说文解字解释

言部 部 15画 U+8ABF

diào,tiáo

言部

15画

U+8ABF

調

徒遼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徒遼切頁碼71頁,第11

調

調和也。从言周聲。

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笛遼反頁碼200頁,第6行,第1

調和也。從言周聲。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徒遼切古音第三部頁碼372頁,第4許惟賢167頁,第8

調龢也。

段注龢各本作和今正。《龠部》曰:龢,調也。與此互訓。和本係唱和字。故許云相應也。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

从言。周聲。

段注徒遼切。古音葢在三部。

白话解释

调,以柔性言辞促进双方合和。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周”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從言、周聲。隸書、楷書同。「調」的本義是調和,調和主要用言語,因此從「言」表義;調和要力求周當、周延,因此聲符「周」有兼義的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和也。从言周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