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的说文解字解释
袍
páo衣部 部 10画 U+888D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薄褒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562頁,第2字許惟賢第684頁,第4字
襺也。
段注《秦風》。與子同袍。《釋言》、《毛傳》皆曰:袍,襺也。《玉藻》曰:纊爲繭。緼爲袍。注曰:衣有著(同褚)之異名也。記文袍襺有別。析言之。渾言不別也。古者袍必有表。後代爲外衣之偁。《釋名》曰:袍,丈夫箸。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内衣也。婦人以絳作。義亦然也。
从衣。包聲。
段注薄褒切。古音在三部。
《論語》曰:衣敝緼袍。
段注敝各本作弊。誤。《論語・子罕》篇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衣裝綿曰袍,禪、裌者不云袍。
白话解释
袍,夹层里夹藏绵絮的保暖长衣。字形采用“衣”作边旁,采用“包”作声旁。《论语》上说:“穿着破烂的旧丝绵袍子。”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形構從衣、包聲,從衣,表示與衣服相關;包聲,表示音讀,也表示包覆的意思。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衣部

古地圖(隸)西漢

武威簡.士相見39(隸)西漢

居延簡甲902A(隸)西漢

楷書
附检字
襺也。从衣包聲。《論語》曰:“衣弊緼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