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的说文解字解释
匏
páo包部 部 11画 U+530F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步交反頁碼第753頁,第4行,第2字述
瓠也。從夸包聲。取其可包藏物也。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薄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734頁,第2字許惟賢第759頁,第2字
瓠也。
段注瓠下曰:匏也。與此爲轉注。匏判之曰蠡,曰瓢,曰𧯷。《邶風傳》曰:匏謂之瓠。謂異名同實也。《豳風》傳曰:壺,瓠也。此謂壺卽瓠之假借字也。
从包。从瓠省。
段注瓠省舊作瓠聲。誤。《韵會》作从夸,包聲。亦誤。今正。从包瓠者,能包盛物之瓠也。不入《瓠部》者,重包也。包亦聲。薄交切。古音在三部。
包,
段注逗。
取其可包藏物也。
段注說从包之意。藏當作臧。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有甘、苦兩種,甘者可食,苦者不可食。
有甘、苦兩種,甘者可食,苦者不可食。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包部

楷書
附检字
瓠也。从包,从夸聲。包,取其可包藏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