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尺救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902頁,第1字許惟賢第831頁,第2字
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
段注走臭猶言逐氣。犬能行路蹤迹前犬之所至。於其气知之也。故其字从犬自。自者,鼻也。引伸叚借爲凡气息芳臭之偁。
从犬自。
段注尺救切。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臭即今嗅字,香臭當作殠。
一切氣息也。香臭之臭《說文》作殠,然古只有臭字。
即今之嗅字。香殠。
今俗作嗅(含香臭),香臭當作殠。
白话解释
臭,被捕猎的禽兽逃跑时,用鼻子一嗅,就知道逃匿踪迹的,只有猎犬。字形采用“犬、自”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犬、自。從犬,指狗而言;從自,指鼻子而言。從犬、自,以狗鼻嗅覺靈敏,表示用鼻子辨別氣味。從金文到楷書,皆承甲骨文字形而來。臭字本義為嗅覺,具有辨別氣味的功能,所以引申為氣味的總稱。由氣味總稱再引申為穢惡難聞之氣與芳香美好之氣。最後臭字由穢惡難聞所專用,本義則轉注為「從口、臭聲」的嗅字與「從鼻、臭聲」的齅字。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鐵196.3(甲)

子臭卣(金)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郭.語1.51(楚)

說文‧犬部

睡.日甲82(隸)秦

楷書
附检字
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臣鉉等曰:自,古鼻字。犬走以鼻知臭,故从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