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的说文解字解释
獻
xiàn犬部 部 20画 U+737B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許建切頁碼第331頁,第4字續丁孫
獻
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
附注商承祚《殷契佚存》:「獻本作[⿰鼎虎]或[⿰鬲虎],从虎从鼎,或从虎从鬲,後求其便于結構,將虍移于鼎或鬲之以虎上而字之下體冩為犬形,遂成獻與獻矣。以傳世古甗證之,三足之股皆作虎目,即此字之取義……後冩誤作獻,乃用為進獻字。」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許建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902頁,第5字許惟賢第831頁,第6字
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
段注此說从犬之意也。《曲禮》曰:凡祭宗廟之禮。犬曰羹獻。按羹之言良也。獻本祭祀奉犬牲之偁。引伸之爲凡薦進之偁。按《論語》鄭注曰:獻猶賢也。獻得訓賢者,《周禮》注獻讀爲儀。是以伏生《尙書》民儀有十夫,古文《尙書》作民獻。咎繇誤古文萬邦黎獻,漢孔宙碑費鳳碑斥彰長田君碑皆用黎儀字。皆用伏生《尙書》也。班固北征頌亦用民儀字。
从犬。鬳聲。
段注許建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文獻之獻乃儀之借,儀與表同,謂師表也,
獻、儀雙聲相轉。
獻儀雙聲相轉。
白话解释
献,宗庙祭祀的狗叫作“羹献”。挑选肥膘的狗献祭。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鬳”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或從犬、從鬲,或從虍、從鬲。「犬」為狗,「虍」為虎頭,表示虎,虎、犬乃泛指禽獸。「鬲」為炊具,烹煮食物以祭祀祖先神明,引申而有進奉之意。二者相合表示以犬(虎)祭祀進奉的意思。金文則犬、虎並列,以示進獻之豐盛。戰國楚系文字則於鬲下又增「羊」,同表進獻之物品。秦系文字則依金文字形將虍置於鬲上而成從犬、鬳聲之形構,為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之所本。「鬳」為鬲屬之器,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甲骨文、金文及戰國楚系文字屬於異文會意,秦系文字至楷書字形則屬於形聲兼會意。大陸通行規範字作「献」。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前8.11.2(甲)

獻簋(金)西周早期

史獸鼎(金)西周早期

伯真甗(金)西周早期

疐甗(金)西周早期

子邦父甗(金)西周中期

叔黹作寶甗(金)西周中期

鄭伯筍父甗(金)西周晚期

鄭大師小子甗(金)西周晚期

十四年陳侯午敦(金)戰國中期

包2.182(楚)

說文‧犬部

繹山碑(篆)秦

睡虎地簡13.64(隸)秦

縱橫家書277(隸)西漢

相馬經21下(隸)西漢

武威簡.有司50(隸)西漢

熹.儀禮.聘禮(隸)東漢

流沙簡.屯戍18.4(隸)東漢

朝侯小子殘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