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的说文解字解释
臥
wò臥部 部 8画 U+81E5
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吾貨切頁碼第269頁,第10字續丁孫
臥
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凡臥之屬皆从臥。
附注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余謂古文臣與目同形,臥當从人、从目。蓋人當寢臥,身體官骸與覺時皆無別異,所異者獨目爾;覺時目張,臥時則目合也。」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吾貨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549頁,第4字許惟賢第679頁,第8字
伏也。
段注伏大徐作休。誤。臥與寑異。寑於牀。《論語》寢不尸是也。臥於几。《孟子》隱几而臥是也。臥於几。故曰伏。尸篆下曰象臥之形是也。此析言之耳。統言之則不別。故《宀部》曰寑者臥也。《曲禮》云:寢毋伏。則謂寢於牀者毋得俯伏也。引伸爲凡休息之偁。
从人臣。取其伏也。
段注臣下曰:象屈服之形。故以人臣會意。吾貨切。十七部。
凡臥之屬皆从臥。
白话解释
卧,躺下休息。字形采用“人、臣”会义,采用匍伏造型为造字依据。所有与卧相关的字,都采用“卧”作边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字形從人臣。從人,指人的行為;從臣,像伏臥在几案上,眼睛呈豎著的樣子。篆文、隸書、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臥部

睡.日甲64背(隸)秦

足臂灸經15(隸)秦

老子乙前94上(隸)西漢

相馬經13下(隸)西漢

滿城漢墓長信宮銅鐙(隸)西漢

尚浴府行燭盤(隸)西漢

楷書
附检字
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凡臥之屬皆从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