繈的说文解字解释
糸部 部 17画 U+7E48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居兩切頁碼第1027頁,第3行,第1字述
觕纇也。從糸强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居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578頁,第1字許惟賢第1122頁,第2字
𧢼纇也。
段注𧢼見《角部》。各本作觕。非也。今正。𧢼訓角長。引申爲凡粗長之稱。絲節粗長謂之繈。孟康曰:繈,錢貫也。其引申之義也。又引申爲繈緥。《呂覽・明理》篇。道多繈緥。高注。緥,小兒被也。繈,褸格上繩也。又直諫篇繈緥注。繈,褸格繩。緥,小兒𧝐也。褸卽縷。格卽絡。織縷爲絡,以負之於背。其繩謂之繈。高說冣分明。《博物志》云:織縷爲之。廣八寸。長二尺。乃謂其絡。未及其繩也。凡繩韌者謂之繈。
从糸。強聲。
段注居㒳切。十部。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糸部

曹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觕纇也。从糸强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