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粗的说文解字解释

粗的说文解字解释

米部 部 11画 U+7C97

米部

11画

U+7C97

徂古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徂古切頁碼233頁,第2

粗疏也。从米且聲。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全魯反頁碼596頁,第7行,第2

粗疏也。從米且聲。

鍇注臣鍇曰:「疏即麤也,故《爾雅》注,多謂麤爲粗。」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徂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323頁,第1許惟賢578頁,第3

粗疏也。

段注《大雅》。彼疏斯粺。箋云:疏,麤也。謂糲米也。麤卽粗。正與許書互相證。疏者,通也。引伸之猶大也。故粗米曰疏。糲米與粺米挍。則糲爲粗。稷與黍稻粱挍。則稷爲粗。《九穀攷》云:凡經言疏食者,稷食也。《論語》。疏食菜羹。卽《玉藻》之稷食菜羹。《左傳》。粱則無矣。麤則有之。麤對粱而言。稷之謂也。《儀禮》昏禮。婦饋舅姑。有黍無稷。特著其文。葢婦道成以孝養。不進疏食也。按引伸叚借之凡物不精者皆謂之粗。

从米。且聲。

段注徂古切。五部。今皆讀平聲。

白话解释

粗,疏而不密。字形采用“米”作边旁,“且”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說文‧米部》:「粗,疏也,从米、且聲。」本義為糙米、粗糧。《說文‧麤部》:「麤,行超遠也,从三鹿。」段注以為從三鹿,鹿善驚躍,三鹿齊跳,表示超遠之意,引申而有魯莽之義,後來轉為「不精」、「粗略」的意思,六書為同文會意。二字原本各有本義,音同義近,典籍文獻二字混用,而多以「麤」為「粗」。漢簡所見隸書皆寫作「麤」,惟構形稍有變化,如馬王堆〈養生方〉作「」,三鹿足並皆省略;河西漢簡上一鹿字略去鹿足,字義皆為粗略、粗疏。後來「粗」字通行而「麤」字逐漸不用。「粗」字從米、且聲,從米,表示與米糧品質相關;從且,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疏也。从米且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