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的说文解字解释
窒
zhì穴部 部 11画 U+7A92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陟栗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381頁,第3字許惟賢第605頁,第1字
𡫳也。
段注各本𡫳譌塞。今正。𡫳,窒也。見《㠭部》。此二字互訓也。𡫳之隷體爲𡨄。《土部》曰:塞,隔也。《𨸏部》曰:隔,塞也。塞於義不爲窒。邊塞其本義也。自用塞爲塡𡨄字。而𡨄廢矣。且有讀𡨄爲罅者。則𡨄愈失其本音本義矣。說詳《㠭部》。《釋言》,豳傳皆曰:窒,塞也。
从穴。至聲。
段注陟栗切。十二部。魯《論語》以室爲窒。
白话解释
窒,堵塞不通。字形采用“穴”作边旁,采用“至”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字形從穴、至聲。從穴,本義為土穴,此指土穴狹小而易於填塞不通;至聲,表示音讀。篆文、楷書承戰國文字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穴部

睡.日甲31背(隸)秦

相馬經18下(隸)西漢

楷書
附检字
塞也。从穴至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