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的说文解字解释
畏
wèi甶部 部 9画 U+754F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於貴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43頁,第2字許惟賢第762頁,第5字
惡也。从甶,虎省。
段注虎上體省而儿不省。儿者,似人足而有爪也。於貴切。十五部。
鬼頭而虎爪。可畏也。
段注說會意。
古文省。
段注下象爪形。
白话解释
畏,厌恶。字形采用“甶”和省略式的“虎”会义。“畏”字像怪物长着鬼头,张着虎爪,形象可怖。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鬼持棍,鬼字兼表聲。鬼的形象醜惡,又持棍作撲打之狀,使人產生恐懼、害怕。金文承甲骨文字形而來。戰國文字字形改為從鬼、從止。篆文訛變為上從「(鬼頭之形)」,下形誤為「從虎省」,以強調「鬼頭虎爪」,令人恐懼。《說文》古文訛變為上從鬼頭之形,下從「
(為鬼身及止字之變形)」。隸書、楷書皆承篆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符不成文的形聲字。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乙669(甲)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𦅫鎛(金)春秋中期

王孫遺者鐘(金)春秋晚期

王子午鼎(金)春秋晚期

沇兒鎛(金)春秋晚期

王孫誥鐘(金)春秋晚期

郭.五.34(楚)

郭.成.5(楚)

說文古文

說文‧甶部

睡.日甲24背(隸)秦

老子甲後193(隸)西漢

滿城漢墓宮中行樂錢(隸)西漢

孫臏37(隸)西漢

孔彪碑(隸)東漢

石經論語殘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惡也。从甶,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𤰲)古文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