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畏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畏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wèi

田 部 9画 正文・午集上

正文・午集上

田部

9画,

U+754F

𤰲,𤰣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𤰲𤰣

唐韻》:於胃切;《集韻》:紆胃切,𡘋音尉 —— 惡也。廣韻》:畏懼。增韻》:忌也。又,心服也、怯也。易・震卦》:雖凶,无咎,畏鄰戒也。書・呂𠛬》:永畏惟罰。【傳】當長畏懼,惟爲天所罰。

又,《集韻》:於非切,音威。書・臯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傳】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釋文】畏如字。徐音威。〇【按】《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禮・表記》引《》德威惟威,註讀作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註】畏作威。威謂弓淵,角之中央與淵相當。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釋文】畏,烏回反。

又,《集韻》:鄔賄切,音猥 —— 同「嵔」。嵔壘,山名。或省。

康熙字典注解

〔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畏〕字拼音是wè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五行属

〔畏〕字造字法是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是害怕。

〔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èi] ⑴ 怕⑵ 敬服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