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的说文解字解释
油
yóu水部 部 8画 U+6CB9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延秋反頁碼第888頁,第5行,第1字述
水,出武陵孱陵西,東南入江。從水由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以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118頁,第1字許惟賢第925頁,第1字
油水。出武陵孱陵西。東南入江。
段注武陵郡孱陵,二志同。今湖北荆州府公安縣縣西二十五里有孱陵故城是也。《水經》曰:油水,出武陵孱陵縣西畍。東過其縣北。又東北入於江。注云:逕公安縣。西北流,注於大江。然則許云東南入江。南當作北明矣。江水篇經云:江水,又東南,當華容縣。涌水入焉。又東南,油水從西南來注之。注云:右合油口油水。東有景口。景口東有淪口。淪水南與景水合。又東通澧水及諸陂湖。按今荆州府虎渡口北。江之南岸有支津。南通公安諸湖水。古油水必在其閒。《江表傳》曰:劉備爲荆州牧。立營油口。五代梁開平四年。馬殷遣將侵荆南。軍於油口。今公安縣北。舊有油口巡司。是其水今雖湮𣳚。非無可考也。
从水。由聲。
段注以周切。三部。按經史曰油然作雲。曰雲之油油。曰禾黍油油。曰油油以退。《玉藻》注曰油油,悅敬皃。俗用爲油膏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水名。油膩之油乃膏之音轉。油膏皆喉音。油桼當作䰍【休】。
膏,今稱油。膏在蕭,油在幽,且皆為喉音,故油為膏之借。
膏油之油即借為膏,幽蕭通轉。油桼=䰍桼。
油腻字乃膏之音轉(皆喉音,油在幽,膏在宵)。油桼字當作䰍【休】。
白话解释
油,河川。源出武陵孱陵西,于东南汇入长江。字形采用“水”作边旁,“由”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文作,金文作
,篆文字形從水、由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由聲,表示音讀。楷定作油。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鄂君啟舟節(金)戰國中期

說文‧水部

楷書
附检字
水。出武陵孱陵西,東南入江。从水由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