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的说文解字解释
右
yòu口部 部 5画 U+53F3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于救切頁碼第42頁,第27字續丁孫
𠮢
異體右
助也。从口从又。
鉉注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
附注段玉裁注:「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為𠂇又字,則又製佐佑為左右字。」
附注《說文新證》:「『右』是『又』的分化字,所以甲骨文只有『又』,未見『右』。周代以後加分化符號『口』,分化出『佑助』義的『右』字,其後又以『右』當『𠂇右』義用,於是又加『人』旁作『佑』。」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此佑助之正字,佑,俗字也,《說文》所無。左右之右當作又。
白话解释
右,用口声援、用手相助。字形采用“口、又”会义。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口、又聲,以會手口相助之意。戰國文字、篆文、隸書皆承金文字形而來。楷書筆畫整齊化之後,字形改為從口、?(左手)。甲骨文以又字兼表佑助之意,金文始分化出「手口相助」的右字。後來右字又借為左右之右,才轉注為「從人、右聲」的佑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鐵7.4(甲)

夨令方彝(金)西周早期

班簋(金)西周早期

包2.133(楚)

曾39(楚)

說文‧又部

睡.封21(隸)秦

老子甲91(隸)西漢

縱橫家書156(隸)西漢

定縣竹簡26(隸)西漢

桼言之始鏡二(隸)東漢

衡方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助也。从口从又。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