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的说文解字解释
枚
méi木部 部 8画 U+679A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莫催反頁碼第460頁,第1行,第1字述
榦也,從木、攴。可爲杖。《詩》曰:「施于條枚。」
鍇注臣鍇曰:「自條而出也,故《尚書》曰:『枚卜功臣。』言一一卜之也,今人言一枚二枚。《春秋傳》曰:『以枚數闔。』枚,馬鞭也;言以馬鞭數門扇之版也。此字會意。」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莫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994頁,第2字許惟賢第438頁,第11字
𠏉也。
段注《毛傳》曰:榦曰枚。引伸爲銜枚之枚。爲枚數之枚。《豳風》傳曰:枚,微也。《魯頌傳》曰:枚枚,礱密也。皆謂枚爲微之假借也。
從木攴。
段注會意。
可爲杖也。
段注說從攴之意也。攴,小毄也。因爲鞭扑字。杖可以毄人者也。故取木攴會意。莫桮切。十五部。
詩曰:施于條枚。
段注《大雅》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毛傳之微假為幑(今之徽字),
枚,微。《詩》「勿事行枚」,毛傳:「枚,微也。」微乃徽之誤,旗幹也。
毛傳:「枚,微也」。此借為幑字(今借用徽字)。
白话解释
枚,小树干,可以加工成棍杖。字形采用“木、攴”会义。《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蜿蜒在树枝和树干上。”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粹1060(甲)

說文‧木部

一號墓竹簡237(隸)西漢

東海宮司空槃東漢至魏晉

熹.詩.閟宮(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榦也。可爲杖。从木从攴。《詩》曰:“施于條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