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的说文解字解释
未
wèi未部 部 5画 U+672A
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無沸切頁碼第493頁,第4字續丁孫
未
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凡未之屬皆从未。
附注饒炯部首訂:「未从木,重其枝葉。指事者,言其時萬物滋長。」高鴻縉《中國字例》:「後世借為『午未』或『未有』之『未』。」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無沸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983頁,第1字許惟賢第1294頁,第4字
味也。
段注《口部》曰:味者,滋味也。
六月滋味也。
段注《韵會》引作六月之辰也。《律書》曰: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淮南・天文訓》曰:未者,昧也。《律曆志》曰:昧薆於未。《釋名》曰: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廣雅・釋言》曰:未,味也。許說與《史記》同。
五行木老於未。
段注《天文訓》曰:木生於亥。壯於卯。死於未。此卽昧薆之說也。
象木重枝葉也。
段注老則枝葉重㬪。故其字象之。無沸切。十五部。
凡未之屬皆从未。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即滋味之未(味)。味非專指美味,乃有齧碎義,故从未之字皆有分誼,制,𠩺等字是也。
白话解释
未,即“味”。六月,是最富于滋味的时候。五行之中,木大于未。字形像树上枝叶重叠的样子。所有与未相关的字,都采用“未”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作木上加「」。木為樹,
表示枝葉茂盛的樣子,是不成文的具體實像;也有作從木省形的「
」(甲骨文的「木」作「
」,其上不作
)。金文字形與甲骨文略近,只是將上部作兩個
的「
」,而為篆文所本。戰國文字有的保留圓筆的樣子作「
」,有的則改作直筆形狀的「
」。篆文則與金文同形,隸書及楷書字形則皆將上部改為二橫筆。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鐵197.1(甲)

前7.20.3(甲)

鄴3下.36.1(甲)

存2734(甲)

佚383背(甲)

佚798(甲)

存2742(甲)

甲2596(甲)

利簋(金)西周早期

包2.3(楚)

包2.181(楚)

說文‧未部

睡虎地簡24.20(隸)秦

韓仁銘(隸)東漢

熹.論語.先進(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凡未之屬皆从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