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的说文解字解释
曼
màn又部 部 11画 U+66FC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無販切頁碼第89頁,第14字續丁孫
曼
異體㬅
引也。从又冒聲。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𠬪、从目,象以兩手張目,直接隸定可作『𭆲』;甲骨文或从面,當是聲化。金文加『冕』為聲;『冕』形後訛从『冃』(『帽』之初文),『冃』下省略『爪』,『冃』形與『目』結合,便成『冒』。」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方言》曼又訓無,古無讀模,故聲通也。
《方言》「曼,無也。」因無古音如模,與曼為雙聲。
又訓無。古無讀模,與曼為雙聲。
白话解释
曼,拉开。字形采用“又”作边旁,“冒”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曼字像以雙手張目,表示張大眼睛張望。金文、戰國文字或加冕字為聲符,而省去眼睛上方的手形。篆文以後改從冃(帽字的初文)字為聲符。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拾8.5(甲)

後1.9.3(甲)

乙7357(甲)

京津1990(甲)

又鼎(金)商代晚期

曼龏父盨蓋(金)西周晚期

郭.老乙.12(楚)

說文‧又部

天文雜占1.5(隸)西漢

相馬經19上(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立朝等字殘石(隸)東漢

華嶽廟殘碑陰(隸)東漢

晉辟雍碑陰(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引也。从又冒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