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更的说文解字解释

更的说文解字解释

攴部 部 7画 U+66F4

gēng,gèng

攴部

7画

U+66F4

古孟切、古行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孟切、古行切頁碼97頁,第27

異體

㪅改也。从攴丙聲。

附注按:隸變作「更」。

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干諍反頁碼261頁,第3行,第1

㪅改也。從攴丙聲。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孟切、古行切古音第十部頁碼493頁,第3許惟賢221頁,第2

㪅改也。

段注更訓改。亦訓繼。不改爲繼。改之亦爲繼。故《小雅・毛傳》曰:庚,續也。用部庸下曰:庚,更事也。《列子》云: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皆假庚爲更。今人分別平去二音。非古也。

从攴。丙聲。

段注古孟切。又古行切。古音在十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三老五更」,更即將也,即中更,上更等是也。[一]

更、庚皆訓續。庚之本義究不可知,《說文》𠈯(兵),漢有「更卒」,持干卒(干,《說文》有,𢧀字後起)庚亦从干,兵也。漢有「率更令」,率,帥也;更,兵也;猶將軍也。敲更之更訓續訓改皆可。

「三老五更」,「五更」者,五個大將也,他說皆非(三老,三公;五更,五將,猶秦有中更、左更等稱)。

「三老五更」,「五更」者,五個大將也。[一]《禮記•文王世子》:「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鄭玄注:「三老五更,各一人,皆年更事致仕者也。」

白话解释

更,改变。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丙”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更」作「」,從攴、丙聲,像駕馬手執之「鞭策」,是「鞭」之初文,卜辭多用為「鞭驅」之義。西周金文均作「」,從攴,從重、丙聲,聲符重疊,多用為「更續」之義;戰國文字凡有二類,金文、陶文、古璽文字,與篆文同形,並皆定形為從攴、丙聲,作上下結構。郭店楚簡「更」字異體則改作左右結構,於丙下又踵益「口」形作「」。隸書既從篆文,復將丙與攴筆畫疊合,隸變作「更」,為楷書之所本。《說文‧攴部》:「更,改也。从攴、丙聲。」從攴,表示與駕馭之事物相關;從丙,表示音讀,因更續而有改變的意思,本義是改變。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改也。从攴丙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