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的说文解字解释
寇
kòu攴部 部 11画 U+5BC7
大徐本
小徐本
白话解释
寇, * 。字形采用“攴、完”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結構未詳。金文二例,第二例由「攴」、「完」二字構成。從攴,示破壞之義。從完,示完全、完整之義。會二字得凶暴、殘暴之義。第一例從攴、從完省會意。戰國文字二例,前例從戈、從完會意。從戈,示暴力之義;後例承自金文第二例。篆文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隸書承自篆文,所從攴,隸變作「攵」。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庫658(甲)

曶鼎(金)西周中期

虞𤔲寇壺(金)西周晚期

廿七年大梁司寇鼎(金)戰國晚期

包2.102(楚)

說文‧攴部

睡虎地簡18.147(隸)秦

天文雜占2.1(隸)西漢

孫臏161(隸)西漢

熹.書.康誥(隸)東漢

袁博殘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暴也。从攴从完。徐鍇曰:“當其完聚而欲寇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