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的说文解字解释
奏
zòu夲部 部 9画 U+594F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則候切頁碼第346頁,第13字續丁孫
𡴝
異體𡴨、奏
奏進也。从夲从𠬞从屮。屮,上進之義。
𡲯
異體𡳡、𡲱
古文。
𢽥
亦古文。
附注段玉裁以為後一「奏」字為「複舉字之未𠛹者」。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奏字象雙手持繁飾之花草樹木類工具(即『𠦪』)演奏歌舞以祈禱。𠦪也可能有聲符的功能。」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反切則漚反頁碼第843頁,第2行,第2字述
奏進也。從夲、從𠬞、從屮。屮,上進義。
鍇注臣鍇曰:「《史記》曰:『藺相如前奏曰。』會意。」
反切………頁碼第843頁,第3行,第1字述
古文。
反切………頁碼第843頁,第3行,第2字述
亦古文。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則侯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989頁,第2字許惟賢第869頁,第5字
奏,
段注此複舉字之未刪者。
進也。
段注六月傳曰:奏,爲也。其引申之義也。
从夲。从𠬞。
段注竦手也。進之意。
从屮。
段注則侯切。四部。
屮,上進之義。
段注說𡹿,奏皆从屮之意。
古文。
亦古文。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廾(),像雙手拿著繁飾的道具、演奏歌舞以獻神明的樣子。金文或作「
」,與甲骨文同形;或作「
」,左右手及舞具皆省形。戰國秦系文字則將其中的舞具斷筆為二形,篆文據秦系文字而改為從廾、從夲、從屮。夲是奮進,而屮是草木萌芽出土,也有前進的意思。隸書及楷書又據篆文而變形,已不見手持道具歌舞的樣子。《說文》又收錄二個古文,一為「
」,從尸,尸為受祭之主,表示神明,下從廾持物以奉獻。一為「
」,左旁的「
」,與金文「
」同形;右從「攴」,攴為以手持杖,與手義近可通。在六書中,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及古文「
」等字形,屬於會意附加實像;篆文、古文「
」、隸書及楷書等字形,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1

藤花榭本重文2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乙6708(甲)

粹530(甲)

庫502(甲)

前4.54.3(甲)

作冊般黿(金)商代晚期

𪒠鐘(金)春秋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夲部

睡虎地簡8.13(隸)秦

馬王堆三號墓牘(隸)西漢

石門頌(隸)東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奏進也。从𠦍从廾从屮。屮,上進之義。〔𡲯(𡲱)〕古文。(𢽥)亦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