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的说文解字解释
鄒
zōu邑部 部 12画 U+9112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側鳩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181頁,第1字許惟賢第519頁,第5字
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
段注魯國騶,二志同。二志作騶,許作鄒者。葢許本作魯騶縣。如今汝南新息,今南陽穰縣之比。淺者乃刪去騶字耳。周時或云鄒,或云邾婁者。語言緩急之殊也。周時作鄒,漢時作騶者。古今字之異也。邾婁各本無婁。今依《韵會》所據正。左,穀作邾。《公羊》、《檀弓》作邾婁。婁如字。邾又夷也。邾婁之合聲爲鄒。夷語也。《國語》、《孟子》作鄒。三者鄒爲正。邾則省文。故邾篆下不言《春秋》邾國。此必依《公羊》作邾婁國也。漢時縣名作騶。如韓勑碑陰騶韋仲卿足證。《鄭語》曰:曹姓鄒莒。韋云:陸終第五子曰安。爲曹姓。封於鄒。杜諩云:邾,曹姓。顓頊之後。有六終。產六子。其弟五子曰安。邾卽安之後也。周武王封其苗裔俠爲附庸。居邾。《前志》曰:騶故邾國。曹姓。二十九世爲楚所滅。按《左傳》顓項氏有子曰黎爲祝融。祝融之後八姓。妘,曹其二也。然則上文鄶祝融之後妘姓所封。此云帝顓頊之後。互文錯見也。今山東兖州府鄒縣縣東南二十六里有古邾城。趙氏岐曰:鄒本《春秋》邾子之國。至《孟子》時改曰鄒。此未知其始本名鄒也。
从邑。芻聲。
段注側鳩切。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邾婁國,邾、鄒音同假借。
即古之邾婁,邾、鄒音同,故可假借。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邑部

漢印徵西漢

漢印徵西漢

孔宙碑陰(隸)東漢

吳太平塼(隸)孫吳

楷書
附检字
魯縣,古邾國,帝顓頊之後所封。从邑芻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