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直良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770頁,第2字許惟賢第1204頁,第4字
祭神道也。
段注也《廣韵》作處。《玉篇》引《國語》屛攝之位曰壇(今譌場)。壇之所除地曰場。
一曰山田不耕者。
段注《田部》云:畼,不生也。場與畼義相近。《方言》曰:坁,場也。李善曰:浮壤之名也。音傷。按不耕則浮壤起矣。是卽蚍蜉犂鼠螾場之字也。
一曰治穀田也。
段注《豳風・七月》曰:九月築場圃。傳曰:春夏爲圃。秋冬爲場。箋云:場圃同地也。《周禮》場人注曰:場築地爲墠。季秋除圃中爲之。故許云治穀之田曰場。
从土。昜聲。
段注直良切。十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引申為道。今道場云云,即祭神于道也。場圃之場古亦作唐,菜園作唐園。
白话解释
场,祭神的方法。一种说法认为,“场”是闲置未耕的田地。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场”是打谷子的田头。字形采用“土”作边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土、昜聲。構形作左形右聲,與篆文、隸書、楷書相同;有時也寫成右形左聲。《說文‧土部》:「場,祭神道也。一曰田不耕;一曰治穀田也。从土、昜聲。」從土,表示與地形相關;從昜,表示音讀,本義是古代祭神的平地。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包2.121(楚)

說文‧土部

華山廟碑(隸)東漢

鮮于璜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祭神道也。一曰田不耕。一曰治穀田也。从土昜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