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臧沒切頁碼第274頁,第21字續丁孫
䘚
異體卒、卆
隸人給事者爲卒。卒,衣有題識者。
附注桂馥義證:「當云『隸人給事者為卒』,後人加『衣』字。《一切經音義》十一(引)《說文》云:『隸人給事者曰卒。』」朱駿聲《通訓定聲》:「本訓當為衣名,因即命箸此衣之人為卒也。古以染衣題識,若『救火衣』及『亭長箸絳衣』之類。亦謂之褚。今兵役民壯,以絳緣衣,當胸與背有題字,其遺制也。」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臧没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586頁,第2字許惟賢第695頁,第2字
𣜩人給事者爲卒。
段注俗本者下有衣字。宋本及《御覽》、《韵會》、《玉篇》皆無。此謂人也。非謂衣也。《方言》。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卒謂之弩父。或謂之褚。注曰:卒者,主擔幔弩導幨。因名。
古㠯染衣題識。故从衣一。
段注此十字依《韵會》所據小徐本。衣有題識。如《左傳》云:叔孫氏之甲有物。杜云:物,識也。幑字下云:若今救火衣。《周禮》司常注云:今亭長箸絳衣。此亭卒以染衣題識之證也。从一者,象題識也。臧没切。十五部。
白话解释
卒,隶役听差者穿的衣服上写着“卒”字。卒,是隶役衣服上标记其听差身份的符号。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衣,表示衣服;為衣服上的題識符號;從金文到楷書皆從衣,並於衣下加一橫線題識。於衣服上加上題識符號,所以區別常人穿著的衣服。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鐵23.2(甲)

戩9.4(甲)

拾14.11(甲)

粹1325(甲)

粹85(甲)

甲1190(甲)

佚916(甲)

粹140(甲)

京津4360(甲)

粹368(甲)

甲337(甲)

天亡簋(金)西周早期

沈子它簋蓋(金)西周早期

多友鼎(金)西周晚期

□外卒鐸(金)戰國早期

包簽(楚)

仰25.2(楚)

仰25.3(楚)

包2.82(楚)

郭.緇.7(楚)

說文‧衣部

睡虎地簡10.13(隸)秦

老子乙前45下(隸)西漢

孫臏245(隸)西漢

定縣竹簡53(隸)西漢

武威醫簡87甲(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隸人給事者衣爲卒。卒,衣有題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