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的说文解字解释
動
dòng力部 部 11画 U+52D5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動字不從力,作從辛從目、重聲的「童」字。戰國文字增加從辵或從力的意符,而兩種寫法都被《說文》所吸收。戰國文字從辵、童聲演變到《說文》古文改成從辵、重聲,因為童、重古代音讀相通。篆文則作從力、重聲,從力表示動作的進行,重聲標示音讀。隸書、楷書繼承篆文左聲右形的寫法。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毛公鼎(金)西周晚期

包2.163(楚)

天卜(楚)

說文古文

說文‧力部

繹山碑(篆)秦

老子甲後231(隸)西漢

老子甲12(隸)西漢

相馬經32上(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西狹頌(隸)東漢

熹.公羊.文十五年(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作也。从力重聲。(𨔝)古文動从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