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的说文解字解释
儒
rú人部 部 16画 U+5112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五反切輭區反頁碼第661頁,第3行,第1字述
柔也,術士之稱者也。從人需聲。
鍇注臣鍇曰:「柔,弱也;又,儒之言愞也。《禮》曰:『君子難進而易退。』《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似乎愞也。而攻堅敵強,莫之能勝,夾谷之會』是也。荀況謂周公爲大儒;張華曰有『通儒、碩儒、腐儒、愚儒、竪儒、鄙儒。』臣鍇以爲:通儒道無不通,則聖人也,仲尼之謂也。碩儒其學廣大,孟軻之儔也。腐儒講誦其說至於熟腐,而道則不類此,莊周所謂糟粕也。愚儒守一不移孔子,所謂古之愚也,直能肆而不能詘也。竪儒猶章句之學,儒家之役使也。竪,伇使之名也,子夏之門人灑埽應對進退可矣,本之則無,如之何?鄙儒所見僻狹,所謂窮鄉多異、曲學多論。諸子之中有不至於大道者,皆鄙也。鄙者,邊鄙也;不得中也;倍也。」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人朱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462頁,第3字許惟賢第642頁,第3字
柔也。
段注以㬪韵爲訓。鄭《目錄》云:《儒行》者,以其記有道德所行。儒之言優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玉藻》注曰:舒儒者,所畏在前也。
術士之偁。
段注術,邑中也。因以爲道之偁。《周禮》。儒以道得民。注曰:儒有六藝以教民者。《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四曰聯師儒。注云:師儒,鄉里教以道藝者。按六藝者,禮樂射御書數也。《周禮》謂六德六行六藝曰德行道藝。自眞儒不見。而以儒相詬病矣。
从人。需聲。
段注人朱切。古音在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或即从偄字轉來。故儒懦、偄愞音意同。侏儒,短小之稱,又樂師也,故引申為術士之稱。
柔也。儒恐是偄之變體(故音義皆同),猶愞之變懦也。侏儒,短小之稱,又樂師也,故引申為術士之稱。
或即从偄字轉來,蓋懦从愞字轉。
白话解释
儒,柔弱。也是对术士的称呼。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需”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由「人」、「需」二字構成。從人,示其人為學有專精的術士。從需,聲符,注明音讀。隸書、楷書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人部

武威簡.服傳37(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白石神君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柔也。術士之偁。从人需聲。

